——市场各方解读全面注册制改革对行业影响
2023年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实施,市场主体将迎来一系列新的机遇,但也对从业人员及机构的执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资料图)
券商投行业务流程再造注重量质齐升
从“试验田”走向全市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扬帆起航。全面注册制有望从多方面优化A股市场生态,券商更是直接受益。受访人士认为,券商投行业务链将迎来利好。此外,全面注册制之下,金融IT基础设施有望迎来新一轮更新换代。
提升投行业务景气
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业内普遍预计,券商投行业务迎来战略机遇期。
试点注册制以来,承销规模扩张驱动投行收入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41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投行净收入43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60.2%,彰显注册制改革下的投行业务成长性。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总收入492亿元,在券商营业总收入中的占比约为16.18%。
光大证券认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有助于投行业务实现发行数量和发行质量的双重提升。同时,投行业务向“头部”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头部券商受益于投研定价、资金跟投和综合服务等优势,投行业务承揽和承销能力优势将在注册制阶段更加突出。
投行业务流程再造
主板实施注册制后,拟申报企业的上市和审核流程将出现调整。相应地,作为保荐和承销机构的券商,也面临业务流程再造。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到,投行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迎接沪深主板注册制。
平安证券表示,未来注册制配套制度持续完善,股票上市、退市逐渐市场化,倒逼券商延长投行服务链条、提升专业能力,通过投行、PE、并购、再融资等业务的有机结合,满足上市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同时,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由“受理即担责”调整为“申报即担责”,进一步压实券商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非银团队认为,注册制将促进券商通过部门协作提供精细服务。在拓展全价值链业务服务中,投行业务与新三板业务、财富管理、资管业务、直投业务、产业基金等业务的协调合作将会越来越密切,客户资源的共享也将成为常态。在对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保证合规的前提下,投行可通过与机构部、经纪与财富管理部、研究所、资产管理部展开合作,覆盖整个服务链的上中下游。
金融IT迎来布局良机
全面注册制落地后,上市流程、发行定价、交易制度、交易资质、上市公司数量等都将发生变动。在此背景下,证券、资管、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IT系统亦需要进行配套改造和升级,涉及核心交易系统、投行、资管、合规、风控等多个业务条线。业内人士认为,金融IT正迎来布局良机。
以交易制度为例,此次征求意见稿涵盖了三方面的改进,包括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和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中信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杨泽原认为,仅主板交易制度的改进将带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机构旺盛的IT改造需求。预计伴随证监会文件发布,证券、资管IT改造需求有望密集启动。
“目前我国共有140家证券公司、15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据采招网数据,此前创业板注册制改造金额约为每家300万元。据此测算,我们预计将为金融IT市场带来约8.9亿元的增量空间。”开源证券研究员陈宝健表示,参考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监管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应当在2个月内完成相关技术系统改造,预计本次全面注册制改革也将对金融IT厂商的收入起到拉动作用。
基金业夯实投研“内功” 拥抱新生态
“全面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把企业价值判断交给市场,这对于基金业来说,无疑是重大机遇,但也对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公私募机构在得知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后的第一反应。
多家公私募机构认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加速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新的市场生态也对投资者的甄别、研究、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机构需要进一步夯实投研“内功”。
优胜劣汰良性生态加速形成
博时基金认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一方面将为市场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投资者可选择的范围会更大;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壳”价值进一步下降,预计上市公司兼并重组、退市情况会逐渐增多,市场进入良性的“有进有出”状态。
“放管结合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题中之义。”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认为,全面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近年来IPO整体监管趋严,后续市场将有序扩容,优胜劣汰进一步加速。
“打铁还需自身硬。”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对于有上市意愿和基础的企业,应尽早对标上市相关的财务等各项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专业团队,协助提升管理水平、风险防范水平,健全财务体系,提高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逐步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满足上市各项要求。
银华基金也表示,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畅通多元化上市和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改善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扩大投资者市场基础,提升资本市场参与热情。
重塑逻辑立足基本面研究
在愈发良性的市场生态下,业内分析,市场的投资逻辑和机构的投资眼光,也将发生进一步变化。
在上投摩根基金看来,全面注册制推行后,A股估值和交易结构或将进一步分化。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更多源于业绩而非“壳价值”,将使得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与基本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基本面更优的龙头公司预计将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联海资产认为,全面注册制提高了直接融资效率,通过市场化判断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后续将会有更多优秀的“新经济”公司得到资金支持,新经济产业发展或将更加顺畅。因此,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启动,机构有望在未来逐步提高对于新兴产业的关注度和布局。
另外,清和泉资产分析称,在新股市场领域,2022年创业板和科创板破发比例分别为20%、40%,较2021年的3%、6%大幅提升。全面注册制改革开启后,新股市场化定价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主板新股破发或将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实力等基本面因素的研究和判断将成为重要的投资逻辑。
苦练内功积极把握新机遇
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后的市场环境,对投资者的价值研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家公私募机构也表示,将进一步提升投研定价能力,把握新生态下的投资机遇。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上市企业数量将会显著增多,在需要覆盖的上市公司数量方面,就对公募基金提出了考验,并且企业上市周期缩短,公募基金也需要加快投研的反应速度以跟上市场的变化。同时,全面注册制将使上市企业的业务更为多样化,许多前沿科技和新颖业态也将对公募基金的投研能力提出考验,能否将这些新内容研究透彻将成为公募基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睿亿投资研究总监熊林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公司在投研建设上将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后续投研力量将更加聚焦在具有优质基本面、长期看好的领域以及个股上;二是要增加新技术领域的投研能力建设,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硬科技包括高端制造、新能源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公司上市,这是公司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创投圈提振资本信心助推专业化创投发展
创投资深人士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各方预期,显著提振市场信心,减少各类资本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大幅改善整个创投行业生态。
同时,他们也判断,未来A股上市公司的估值和流动性将更为分化;昔日创投业盛行的资本套利模式一去不复返,机构将更聚焦企业洞察、投后服务与价值创造,助推专业化创投发展,并带来行业的大洗牌。
稳定资本预期提振创投信心
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方案中,什么是创投机构最为关注的?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最吸引人的是全面注册制进一步强化了“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同时在流程上、细则上更加清晰。“相信全面注册制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上市的可预见性,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胡旭波表示。
对全面注册制启动的意义,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老将”的盛山资本创始合伙人甘世雄有自己独到的观察。
“这是32年来里程碑式、革命性的制度变革,坚定地往市场化与法治化方向迈出一大步,对大幅稳定各方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减少国内外各类资本对不确定性的担忧,都释放了极为强烈的信号。”甘世雄说。
除确定性之外,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巍还提到上市时间缩短带来的利好:“原来上市流程大概需要1年半,全面注册制实行后,估计能降到1年以内。周期对企业本身发展很重要,企业在申报IPO期间不能有大的变化,所以往往在2年内都无法进行收购等行业布局动作。如果能缩短上市时间,有利于企业缩短暂停行业布局的周期。”
中财鼎晟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承勇则认为,最亮眼的是证监会职能的转变,监管、审核的分开未来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畅通退出渠道IPO有序扩容
除了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外,对创投机构而言,通畅退出渠道是最直接的利好。
“全面实施注册制对股权投资机构来说,肯定是比较利好的,主要是退出的通道将进一步打开,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随着后端退出渠道的畅通,对前端的募资以及投资方面的信心都有提振作用。”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告诉记者。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亦表示,全面注册制让创投行业的退出端确定性大幅提高,给创投机构更多的信心与下注的能力。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数量将会迎来新的增长,同时也对企业质量与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肖冰说。
资本套利将退潮专业化机构受益
改革将对整个创投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杨斌对记者表示,上市本身的溢价可能消失,这就可能造成市场的价值中枢整体下移,进而会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带来一些挑战,包括投资收益预期可能下降、二级市场流动性下降、投资策略面临调整等。
但沈承勇并不认为估值会下降,而是更分化。
他分析称:“估值体系会发生变化,我的理解和别人不太一样。我觉得市盈率会两极分化,真正高质量的企业,估值会更加贵;很普通的企业,没有创新性的,市盈率会更加低,会出现很多‘僵尸股’。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创投界人士基本都认可,改革将倒逼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更考验机构能力,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越来越小。
杨斌认为,全面注册制下,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更考验企业的质地和成长性。
“总体上看,全面注册制实施后,一二级之间的估值差会进一步缩小,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会进一步压缩。我们判断,一级市场的投资会进一步阶段前移,投早、投小会成为市场的主流策略。”杨斌表示。
肖冰的见解或更为深刻:“对创投机构有倒逼压力——在中国语境下形成对产业的深入洞察和底层理解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构建与提升创投机构全面有效的风控体系也会被放进更重要的议程当中。”
“A股‘含科量’将大幅提升。昔日创投行业盛行的资本套利模式会一去不复返,创投机构将更聚焦企业洞察、投后服务与价值创造,助推专业化创投机构发展,并带来行业大洗牌。”甘世雄如此说。
银行理财提升参与权益投资、股权投资积极性
注册制向全市场推广水到渠成,理财市场热切期盼。多家理财公司人士表示,市场有望更加活跃,各家公司正在制定计划,加大权益投资和股权投资力度,把握机遇。
“加码”布局权益投资
银行理财业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全面实行注册制作为国内资本市场体系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激发权益市场活力,为理财公司权益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
银行理财将“加码”布局权益投资。2月2日,平安理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将结合自身定位聚焦绝对收益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风险收益特征提供含权占比不同的各系列产品。
记者梳理现有理财公司产品发现,近期ESG、低碳、“专精特新”等主题类混合产品发行数量显著增加,已经逐渐成为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重要载体。
展望后市,南银理财市场研究部总经理王强松告诉记者:“伴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板块架构更加清晰,改革红利有望进一步释放。”
股权投资积极性提高
“我们将努力满足不同客户的股权投资需求!”2月2日,作为一家较早推出股权投资产品的理财公司,兴银理财告诉记者,在全面注册制下,其将不断丰富股权产品形式,做好股权产品的投资管理。
更加灵活的上市标准为新兴产业优质公司打开了融资通道,突破了原核准制的部分限制。“通过优化审核注册机制,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使得股权投资通过上市退出的途径更加清晰明确,给股权投资产品带来利好。”兴银理财表示。
注册制向全市场推广,提升了理财公司参与股权市场的积极性。王强松表示,预计将吸引更多地理财资金投入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理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对于理财公司参与股权投资提示了风险。“当前银行理财的客群风险偏好较低,很多投资者将理财作为类存款产品,较难接受长期限产品。银行在推行股权投资产品时要谨慎,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注册制推行节奏。”一家理财公司业务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