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晓星
(相关资料图)
加入了一个小模块——“需求&成果征集发布平台”,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的微信公众号“大显神威”!仅运行3个月就征集了本地企业技术需求51项,汇集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041项,依据需求组织对接活动12场次,推动引进转化科技成果77项。不仅助力本地企业增链、补链,还实现了供需双方更高效、更精准地对接,解决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生物产业和现代畜牧等领域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成为经济主战场的“驱动器”,跑出了科技成果转化“齐齐哈尔2.0加速度”。
据悉,齐齐哈尔市去年技术合作认定登记项目558项,成交额20.1亿元,是齐齐哈尔近年来最多的一年。
妙!科技成果搭上模块思维
打开“齐齐哈尔市科技局”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征集发布”进入“需求&成果征集发布平台”,在“征集需求”中,企业填下名称、现有工作基础、意向合作院校等,即可完成需求发布;在“成果发布”中,科研单位写明成果名称、成果简介、意向合作企业(领域)等,即可完成成果发布;在“科技成果汇编”中,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工研院、八一农垦大学及齐齐哈尔市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汇编,皆可查询到。
“搭建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能精准、高效地用上,简单方便好上手、紧跟需求。”齐齐哈尔市科技局合作处负责人郭晓飞告诉记者,以往他们对接供需双方均需一次次点对点电话沟通,费时费力,且要求联络人对供需双方的项目了解程度极高,“局长提出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思路后,我立即想到可以通过在公众号里插入模块的方式实现。”
郭晓飞表示,平台搭建之初琐碎事儿较多,步入正轨后仅需一人即可搞定,“我现在最晚每周统计一次,发现信息立即沟通对接。”一年来,齐齐哈尔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效果逐渐热起来,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知道科技局正全力助企科技赋能,同时鼎力助高校和科研院所转化成果,都更加主动地跟科技局联系,“这就是一个改观。”郭晓飞说。
快!项目研发与转化无缝衔接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的王志刚教授,2017年开始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发力,“当时,我们辛苦攻关出来的东西没企业要,也没本地企业发出科研需求信息。”他分析原因有三:一是供需双方互不信任,二是信息构筑不紧密,三是价格谈不拢。
于是,王志刚开始了调研市场、自掏腰包的开拓项目之路。2018年,在科技局的牵线下,他的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的多方努力下,“校地企”三方关系越来越稳固。为了加快、加密三方高频对接,科技局2022年推出了“需求&成果征集发布平台”,“我从微信群里知道这一消息后就试着发了一条‘成果发布’,科技局的权亚秀调研员当天就打来电话详细询问项目情况。”王志刚介绍,5月发布,6月签约落地,科技成果转化跑出“齐齐哈尔加速度”。
“科技局就是科研人员的腿和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们现在就负责专心做好项目,多出好项目。”王志刚表示,近年来,他们这个仅3名核心成员组成的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年转化签约额都超500万元。
齐齐哈尔大学科技处处长荆涛表示,科技局合作处的工作人员经常来校工程中心,询问项目进展和新项目落实情况,工作做得特别实。
叹!企业老总打开科技格局
齐齐哈尔市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小微企业,“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企业发展遇到了科技瓶颈,就在‘需求&成果征集发布平台’上发布了需求信息。科技局当即帮我们对接了哈工大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派专人多次陪我们去哈尔滨洽谈,6月份签了技术转让合同。科技局后续还帮我们申请了省科技厅的40万元扶持资金,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老总孙锡重说。
两个月后,三维科技再次发布需求信息,科技局同样快速对接。“我们10月份与齐齐哈尔大学课题小组签了技术转让合同,不仅解决了‘成长的烦恼’,产品附加值还大幅提高。”孙锡重说,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和科技扶持资金的获批,让企业放开手脚,打开全新的企业发展科技格局。
除了平台对接、办大型对接会,科技局还多频次地进行“线上+线下”延伸服务,“科技局请来国内各大高校的老师进行技术讲座,打破企业设计研发制造惯性思维,让我们对科技成果有了全新认知。”孙锡重说。
因为科技局这个中间桥梁工作做得扎实,齐齐哈尔涌现出一批批“接地气”的先进科研成果。面对刚起步科技型小企业出现的技术瓶颈,齐齐哈市科技局不仅帮忙对接项目,还对资金不足、无抵押物的企业对接金融机构,解决科技资金难题。
郭晓飞表示,全市科技型企业上千家,科技局已与超一半的企业保持稳定、长期、紧密的联系,对其技术需求了如指掌。
下一步平台如何发展?郭晓飞说,他们将继续宣传扩大平台知名度,让全域科技型企业都了解知晓。另外,将进一步拓展需求和模块功能,对科技成果按照产业体系进行分类,便于企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