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IP属地上海的网友杜撰的江西萍乡天价彩礼帖子引发全网热议。
(资料图片)
在发布者承认杜撰事实,并向所有网友、江西萍乡当地政府致歉后,网站平台立即对其账号被永久封禁。
帖子的虚假性已尘埃落定,但上海辟谣平台的注意点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造谣者为何总是热衷于通过胡编乱造的方式营造社会问题的话题度?热衷于挑拨社会矛盾、深化刻板印象?高价彩礼的现象当然应该抵制,但捏造虚构事实的行为也并不会让探讨变得理性。
网传帖文截图
此事引发的“反转”情节令我们记得多年前也有一则相似的虚假帖文:2016年春节前夕,一位网友在某论坛发出标题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称自己是上海女孩,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过年,被第一顿饭“吓一跳”而逃离江西,配图是一桌灰暗影像中分不清食材的饭菜。
网传帖文截图
该帖子在春节期间成为了全网谈资,引发有关城乡差别、个人教养、两性关系等话题讨论。很多人都对帖文信以为真,把它当成一种社会现状的“缩影”。不少权威媒体都当成“真人真事”进行转发报道。
实际上,江西省有关部门在调查后证实,“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不是上海人,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春节前该女子也未来过江西。
网友也拿起放大镜,才注意到帖文的地点、时间等信息模糊,发帖人在账号注册时间、前后回应存在矛盾等亦有可疑之处。多家媒体纷纷转发辟谣,呼吁对网络谣言不可放过。但辟谣的讨论声量远不及原话题的热度。
其实,不难发现,此网络帖文在炮制谣言前,锁定了社会问题中的某些痛点,并有意识地抓住一些地域歧视、突破公序良俗的关键词,模仿亲历者的口吻,通过集纳极端事件和故事细节增强可信度,借此来获得公众的共情、挑动公众的情绪。
回看江西萍乡天价彩礼帖子,行文手法如出一辙。这次试图通过“彩礼+女性+地域”的话题关键字组合激起网络情绪。但庆幸的是,大众的声音中不乏理性。不少媒体没有被动地给假帖子做广告,当地政府和网站平台也主动澄清、做出整改,大大缩小了谣言发酵、炒作的空间。此次事件的责任人可能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问题,但从我国现行法角度来看,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若情节严重造成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移风易俗需要时间。但一些改变也正在发生,全国多地已经在努力推动婚嫁风俗的改革,倡议抵制高价彩礼。彩礼问题横跨公私两域,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学成因,并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法和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更多真诚而理性的声音出现,提供好的实践经验,才能给撕裂的舆论场带来希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