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月17日晚,青海省西宁市文明办又发了一份《倡议书》,坦承之前《倡议书》存在“个别表述不严谨、不精准的问题”,并修订了此前倡议“党员干部邀游客到家中留宿”的表述,保留了“提倡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入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主动到旅游景点、人员密集场所担任志愿者,耐心解答游客问题”内容。
为什么说“又”?因为在6月15日当地就发过一份《倡议书》,在倡议党员干部做热心志愿者时称,“提倡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入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主动到旅游景点、人员密集场所担任志愿者,耐心解答游客问题。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主动让出自己的车位,主动贡献自己的车辆,主动邀请游客到自己家中用餐、留宿,尽可能地为困难游客提供便利和帮助,把西宁人民的热心、亲切和友善传递给广大游客。”
细读两份《倡议书》,总体感受是热情有余、操作性欠缺,用力过猛导致力不从心。
在急难险重关头,党员干部带头冲在前面能起到示范引领、激励群众的正向作用。换作日常,每个干部都有本职岗位的工作,如果在工作日响应倡议,“加入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主动到旅游景点、人员密集场所担任志愿者,耐心解答游客问题”,其本职工作如何开展?反之,会不会有人借此脱岗开小差?当地整体行政效率是否会打折扣?
另一方面,维护“文明城市”的荣誉,树立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无可厚非。但要让党员干部“主动让出自己的车位,主动贡献自己的车辆,主动邀请游客到自己家中用餐、留宿”,这样的操作,打感情牌说说可以,具体实践中确有难度。如果一个城市的车位、交通、住宿条件窘迫到来客要挤原住民家的车和床,那只能说明当地公共设施、旅游配套措施还没有跟上脚步。
奔流新闻发布相关新闻后,有网友一针见血地留言指出,“要想做好旅游业,完全可以更务实一些,不必出台博眼球的号召。”也有网友说当地是在“东施效颦”。
不得不承认,自从淄博烧烤出圈后,许多地方在文旅创新上确实面临“考验”,操作中也存在“本领恐慌”。两相对比之下,难免出现“慌不择路”的情形。就西宁文明办发出的《倡议书》来说,“不严谨、不精准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表述,深层在于对可行性考量不够。既然是官方发出的公文,既要考虑影响力也要顾及公信力,切不可陶醉于纸面上的“一字一句”,而忘了落实层面的“一招一式”。
说到底,花招都是虚招,实招才是好招。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张海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