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8月14日电 (吕妍)“以前这片都是沙丘,每到春季风大的时候农田都受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绝产。”8月14日,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刘公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洪鹏介绍,该村平整了500亩的沙丘,又打了40眼沙管机井。有了平整的土地和水源保障,当地村民试种起了各种农作物,种植出来的西瓜和地瓜甘甜多汁、肉质非常脆爽。
通过创新耕作方式,转环境劣势为发展契机,曾经的沙丘如今却为村民们带来甘甜“果实”,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幸福指数。刘公庄的村民们发挥着勤劳与智慧,蹚出了民众致富的“幸福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沙地治理后种植的大葱。刘卫东 摄以上只是山东生态治理的缩影,近年来,该省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乡村生态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前这片地难出苗,费力又赔钱,现在经过改良,土质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德州市陵城区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书智告诉记者,该村过去有盐碱地近500亩,受土地条件限制,只能种棉花。近年来,该村通过修建扬水站,使用大豆菌肥等肥料改良土壤,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治碱,治理后的土地种上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今年小麦亩产超过1000斤。
为加强耕地保护,德州市自然资源局陵城分局还创新管护机制,健全“四级田长”管理梯队,运用卫星遥感、航飞影像、执法监管平台等数据对疑似“变化图斑”及时核查整改,将所有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等上图入库,建立耕地保护“一张图”。
走进位于潍坊市安丘市的齐鲁酒地文化创意产业园,自然景观秀丽隽永,清新如染,沿新修的山路向上,现代建筑隐于绿树红花掩映间。很难想象,这片区域以前是一个废弃矿区。
该园区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将废弃矿坑改造为藏酒窖和观水潭,将千亩荒山打造成玫瑰花和薰衣草种植产业园。“通过对青龙山原有山体的修复和利用,充分结合地域、人文、生态、景观资源等优势条件,因地制宜、依山布局,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修复为目的,打造成为集文化创意旅游、现代仓储物流、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安丘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山东滕州级索镇塌陷区治理后建设的七星湖湿地公园。滕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枣庄市滕州市同样加强对往日因煤矿采煤形成的塌陷地进行治理,将其改造为风光旖旎的湿地公园。在西岗镇,还有更多的塌陷地,通过治理变废为宝,成了“生态聚宝盆”。该镇在深入调查塌陷地各区域生态特征、突出问题、修复方向的基础上精准施策,采取“生态环境修复+”模式,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依托九龙湾湿地连片治理项目,滕州市大力发展高效种养殖、休闲农家乐、果蔬采摘园、垂钓园、儿童娱乐等产业,拓宽民众增收路径,带动了周边8个村居的民众就业,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山东省定陶区则一直把打造和保护湿地公园,作为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经过多年持续努力,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公园里湖水清澈,绿树蓝天交相辉映。马拉松爱好者丁女士告诉记者,“马拉松协会有100多人,只要天气允许,我们每天早晨5点都会相约在公园进行锻炼,这个地方空气清新,风景也好,是大家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
近年来,定陶区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把湿地保护摆在生态建设的突出位置。目前,菏曹运河湿地公园、万福河湿地公园等地风景如画,百鸟争鸣,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正持续向当地民众释放着生态“红利”。
定陶区菏曹运河湿地公园风景如画。闫晓娜 摄同属菏泽的鲁西新区则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和培育绿色产业,用生态价值提升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造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洙水河湿地公园内野鸭水鸟翔集,水天一色、林水相生的生态美景处处可见。据菏泽鲁西新区陈集镇八里庙村民胡建介绍,“以前这里是个荒坑,经改造,现在是有花有水还有草的湿地公园,周围的村民经常在这散步、游玩。”
从湿地公园到村居坑塘治理,从建筑固废循环利用到新风系统,从河流景观带到水系贯通工程,从特色种植园到生态农业综合体……下一步,菏泽鲁西新区将继续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在生态环境和绿色产业上做文章,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完)
关键词: